在漫漫長征路上,紅軍既是戰斗隊,又是宣傳隊。
紅二、紅六軍團進入石阡之后,從連隊到司令部、軍團直屬機關單位,都積極向群眾宣傳黨和紅軍的政策。
書寫標語是當時的一種重要宣傳方式。紅軍在石阡寫下很多標語,據石阡文史資料記載,凡紅軍駐扎過的地方,到處可見。在紅軍走后,國民黨反動政府曾嚴令各地銷毀,專門組織人力用石灰漿糊之類涂毀,或通過鏟刮水洗等辦法抹除。
20 世紀 70 年代,在對石阡天主堂進行修復時,兩次發現了一些極為珍貴的紅軍標語和壁畫。第一次是在1972年,在對天主教堂進行翻修時,工人在刮去南樓十二、十三、二十號房間的石灰層后,發現里壁被一層牛皮紙覆蓋著,揭去紙層的墻壁上,出現了大量的紅、藍色標語和漫畫痕跡。開始沒有引起注意,因而折損了幾條,后來發現其他幾間室內墻壁上,都有類似的標語,才引起重視,并立即向縣里報告,這才保留下十幾條標語。第二次是在1978年 4 月,銅仁地區、石阡縣文物組的工作人員在室內作進一步了解和修復工作,發現了另外幾條標語和一幅較大的壁畫,這又是一個重大收獲。
這些經過四十多年后重見天日的標語無疑是十分寶貴的。標語中“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”“打倒帝國主義”“推翻國民黨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”“沒收天主堂的財產分給貧民”“收回華北失地”等內容,對研究紅二、紅六軍團積極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,進行反蔣抗日活動,建立革命根據地等方針政策,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證據。
紅軍在石阡,還印發了一種油印漫畫宣傳單,漫畫傳單上畫一中國人,用繩子牽著一個俯首躬腰狼狽不堪的帝國主義侵略者,并配有文字“活捉帝國主義者洋人一名,償洋兩千元!”。漫畫對當時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者進行了辛辣的諷刺,鼓舞了人民群眾抗擊侵略的信心和勇氣。
紅軍每到一地,即向群眾提出簡單易懂的政治口號,如在石固及北塔洋溪等地提出了“建立蘇維?!薄爱敱鸵敿t軍”“保衛蘇維?!钡目谔?,在縣城提出“紅軍不打人不罵人”等口號。這些口號,使廣大人民群眾,認識到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是窮苦人的隊伍,從而更加親近紅軍。
紅軍的宣傳手段十分靈活、淺顯易懂、結合當地實際。壽福寺位于縣城街市中心,內有一古戲樓,紅軍政治部利用這個舞臺,到達石阡不過幾天時間,即根據石阡第十區( 即今城區 )區長陳鳴皋一家剝削的罪惡歷史,編成戲劇,于1936年 1 月16日,在寺內公演。演員們分別扮演舊區長及其太太、少爺、小姐等一幫寄生蟲,演出他們如何窮兇惡極地剝削壓迫貧苦農民的罪惡情景,四五百名觀眾都是城郊或街上的貧苦人民,當演到舊區長陳鳴皋勾結國民黨反動派拉兵派款,殘酷捆綁吊打貧苦農民的情景時,燃起了群眾多年壓抑在胸中的仇恨烈火。
戲剛演罷,一名紅軍在講演后,問群眾道:“老鄉們, 國民黨反動派和惡霸豪紳是不是這樣整我們勞動人民呀?”“是這樣,是這樣!”群眾異口同聲地吼著?!按虻雇梁懒蛹?!”頓時,群情沸騰。演講結束,紅軍把打土豪劣紳所沒收的財產,集中到寺內并逐一散發給臺下的貧苦群眾,不少群眾感動得熱淚盈眶。
這些通俗易懂、深入人心的宣傳活動,不僅展現出紅軍積極的態度和必勝的豪情,也精準地傳達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政策主張,并最大限度地爭取到人民群眾的同情和支持。在石阡休整期間,當地就有800多人參加紅軍,而為紅軍擔當向導、掩護傷員、做鞋補衣的人民群眾更是數不勝數。長征中的宣傳工作,為紅軍勝利長征發揮了其他因素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。